C88-01《雜阿含經》第170經十問與本論卷88記諸行配對表 |
|||||
區分 |
《雜阿含經》第170經 |
本論卷88 |
|||
內攝頌 |
問題內容 |
佛陀回答 |
論主以「如理記別諸行五相」補充解釋回答 |
||
1 |
蘊 |
此五受蘊,色受蘊,受、想、行、識受蘊耶?(問五蘊的自性為何) |
云何為五?謂色受蘊,受、想、行、識受蘊。 |
第一相 自性故 |
自性故者,當知色等五種自性。 |
2 |
根 |
此五受蘊以何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轉?(問諸行流轉還滅的根本) |
此五受蘊,欲為根,欲集、 欲生、欲轉。 |
第二相 流轉、還滅根本故 |
流轉、還滅根本故者,謂欲。由善法欲,乃至能得諸漏永盡,是故此欲名還滅根本。 若由是欲,願我當得人中下類,乃至當生梵眾天等眾同分中。由於此心親近、修習、多修習故,得生於彼,是故此欲名流轉根本。 |
3 |
蘊即受 |
蘊即受,為五蘊異受耶?(問諸行如何還滅) |
非五蘊即受,亦非五蘊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蘊。 |
第三相 還滅故 |
取性,但是諸行一分所攝。即此一分已得斷滅,畢竟不行,故可還滅。(取煩惱只是五蘊的一部分所攝,五蘊與煩惱是非一非異。) |
4 |
二蘊共相關 |
有二蘊相關耶?(問後有因) |
如是,如是!猶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於未來得如是五蘊,是名比丘蘊、蘊相關也 |
第四相 流轉故中的 後有因 |
後有因者,謂如有一願樂當來,造作諸業。彼作是念:願我來世當成此行。由是因緣,能引後有諸行生因,不引現在。 |
5 |
名字 |
云何名蘊? (問五蘊的品類) |
諸所有色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蘊,是名為蘊。 |
第四相 流轉故中的 品類別 |
品類別者,謂十一種諸行品類。 |
6 |
因 |
何因、何緣名為色蘊?何因、何緣名受、想、行、識蘊?(問五蘊的現在因) |
諸所有色蘊,彼一切悉皆四大緣、四大造;觸因、觸緣,生受、想、行;名色因、名色緣,是故名為識蘊。
|
第四相 流轉故中的 現在因 |
現在因者,謂所造色因四大種,受等心法以觸為緣,所有諸識名色為緣。 |
7 |
味 |
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離?云何受…。想…。行…。識…。(問什麼是味、患、離) |
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第五相 流轉還滅方便 |
還滅方便者,謂於諸行遠離我慢,及見過患并彼出離,無我、我所。 |
8 |
二我慢 |
云何生我慢?(問如何生慢) |
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謂薩迦耶見為所依故。於諸行中,發生我慢及諸愛味我、我所見。 |
|
9 |
云何得無我慢?(問如何去我慢) |
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還滅方便者,謂彼對治。 |
||
10 |
疾漏盡 |
何所知、何所見,疾得漏盡?(問如何速得漏盡) |
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還滅方便者,謂於諸行遠離我慢,及見過患并彼出離,無我、我所。(意即不斷的修無我觀,才能很快斷除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