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2-01 如來十種智力 |
|
一、 處非處智力
|
1、處:合道理的、平等的因果名處,以果來說,無論是清淨或不清淨,都有其原因,能通達此因是平等的,而非自作、他作、俱作或無因而作,不會有邪知邪見,屬於正確的因果觀,名處。 2、非處:指不平等因,例如外道認為,人是由大自在天、梵天所造,甚或執著無因而生,這些都稱作非處。 總之,如理的通達因果道理,是處;不合因果道理的智慧,為非處。佛能明白何者合於因果之理,何者僅是不合因果的邪論,因此擁有處非處智力。 |
二、 自業智力 |
佛對於業的種種現象都已通達,因此能以各種角度進行說明: 1、約時間而言:業有過去業、現在業、未來業三種。 2、約種類區別:則有身、語、意三業。 3、約法受的分位加行來說:不同的業在造作時,有些能得現世與來世之樂;也有徒具現世樂但來世苦者;或有現世及來世皆苦者;或是現在雖苦,但來世能得樂果者。這些業果的關係、與領納後的感受等事,佛也都通達。 4、方所:在何處造的業,佛都能知曉。 5、通達依止處:佛有智慧力,能明白眾生是因有情或無情而促使造業。 6、因緣:眾生造業時,是由不善根或善根而生起的身語意三業,是否與煩惱相應,佛也都了解。 7、果報有情所作的業將有功德或過失,若有功德能感怎樣的可愛之果,有過者又會引發什麼不可愛的果報,佛也都知道。 以上所述,稱作自業智力。佛對於各種類別的業,包括業的自相、差別相等,都完全通達,有這樣的智慧力。 |
三、 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 |
靜慮是指四種禪定;解脫則為八解脫(包括九次第定:即四禪、四空定加上滅盡定);或者屬於有心定的等持;以及含攝無心定的等至(為等持的進境,範圍更廣),這些智慧力,佛都通達,因為如來的三昧不可思議,因此能於各式各樣的禪定通曉無礙。 |
四、 根勝劣智力 |
佛知道眾生的信、進、念、定、慧等善根智力,是屬於軟品、中品或是上品的,乃至善根力量的強弱,是鈍、是利等等,這些善根的殊勝或者下劣,佛都有智慧力通達。 |
五、 種種勝解 智力 |
此亦約著眾生的根器而言,佛能知道眾生是信行人或法行人。信行人是從其他有情產生勝解,法行人則能自己觀察、閱讀佛法,透過法義上的理解而產生勝解,眾生的勝解是屬於上、中、下的哪一品,佛都是通達的。 |
六、 種種界智力 |
界,可以稱為因或是種類,佛通達五種種性,明白有情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抑或是無種性者,這些眾生的心行差別。在〈聲聞地〉卷26,889頁中,曾說過二十八種補特伽羅,然而,佛甚至知道眾生的八千心行差別,因為,如來具有種種界智力。 |
七、 遍趣行 智力 |
趣,有朝向義,眾生朝往何處的行為,可分作三類: 1、趣向聖道之行,如五淨行所緣,多貪者宜修不淨觀,多瞋者應修慈悲觀等,佛知道以何種方法才能引導眾生趣向聖道。這是第一種遍趣行。 2、趣向五趣之行,造作什麼身語意業,會到人、天、地獄、餓鬼、畜生道,此事佛也非常清楚。 3、眾生的身行、語行、意行,包括是有罪或無罪,是屬於外道的邪見,還是內道的正見,乃至將來會到哪裡去,這些事情佛都通達。稱為遍趣行智力。 |
八、 宿住隨念 智力 |
一切眾生於過去世是屬於胎、卵、濕、化的哪一個種類,即便為人,也分作婆羅門、剎帝利、首陀羅等不同種性,甚至,當時是以什麼作為飲食,乃至所受的苦樂差別,是長壽與否等等,這一切過去生的事情,佛的神通道力都能知曉。 |
九、 死生智力 |
即天眼通。如來藉由天眼,能如實了知有情死生之時,與未來世的善惡趣,乃至美醜、貧富等善惡業緣。 |
十、 漏盡智力 |
佛有通達與斷除煩惱的強大智慧之力,不僅自己能夠解脫煩惱,也可以幫助期其他有情斷除煩惱,稱為漏盡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