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3-03三自性三頌別-初頌對照表

初頌:總舉、別分別緣、差別、依止亦微細、執著、如名等執性。

一、總舉

三性說明

二、別分別

遍計所執自性 隨言說、依假名言建立自性

依他起自性   從眾緣所生自性

圓成實自性   謂諸法真如、聖智所行、聖智境界、聖智所緣、乃至能令證得清淨,

       能令解脫一切相縛及麁重縛,亦令引發一切功德。

三、緣

計所執自性 相名相屬

依他起自性   徧計所執自性執

圓成實自性   徧計所執自性於依他起自性中畢竟不實

四、差別

1.計義自性 (1)計自相 (2)計差別相 (3)計所取相 (4)計能取相

2.計名自性 (1)無差別  (2)有差別

3.計雜染自性

4.計清淨自性

5.計非雜染非清淨自性

6.依名徧計義自性

7.依義計名自性

8.依名計名自性

9.依義計義自性

10.依二計二自性

五、依止

1.加行執    (1)貪愛 (2)瞋恚 (3)合會 (4)別離 (5)捨隨與加行

2.名施設執  (1)非文字所作  (2)文字所作

六、微細執著

1.於無常常執 2.於苦樂執 3.於不淨淨執 4.於無我我執 5.於諸相中遍計所執自性執

七、如名等執性:由五因緣當知愚夫如名如言,於所詮事執有自性。

1.五因緣

(1)第一因緣:因問言此事用何以為自性?

(2)第二因緣:獨處思惟觀察諸法自相、共相。

(3)第三因緣:於色事尋求色相不能得時便生不樂,非求色名。

(4)第四因緣:語於名轉,名於義轉。

(5)第五因緣:計義自體如名而有。

2.說由名縛:一切愚夫於諸相中名言所縛故,如名如言於所詮事妄執自性。

何以故?由理、教故。

2.1由理:

2.1.1若離名言喜樂不可得。

2.1.2名依事生,事依名生。

2.1.3於無相對治修一切相不現前。

2.2 由教:愚昧思凡夫,於相為言縛;牟尼脫言縛,於相得自在。清淨見行者,安住於真智,於自性無得,不見彼所依。由真智清淨,說彼為真明,二執不相應,故號為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