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1-01七種義與七種喜

﹙瑜伽論記﹚景云

壬一、七種義

﹙瑜伽論記﹚  景云

壬二、七種喜

﹙瑜伽論記﹚

初一、是教法

一、應推義

一者、欲於蘊等善巧應推求義

一、聞所引喜

一、聞所引喜者,聞慧緣前

應推義由此生喜

次二、是理法正理應攝邪理應避

二、應攝義

二者或自性攝法或以財法攝門徒等名應攝義

二、思所引喜

二者、思慧,緣

應攝。

二、應攝義

三、應避義

三者、惡友惡緣,應須避之應避義

應避。

三、應避義

次二、是行法善行應引惡行應遮

四、應引義

四者、定中功德,應作意引之名應引義

三、修所引喜

三者、修慧,緣應引義

五、應遮義

五者、應遮諸惡故名應遮義

四、離蓋所引喜

四、以內離五蓋。五、應遮義

五、議論所引喜

五、外伏他論並名遮惡

次二、是果法自利()應持,利他果應()

六、應持義

六者、淨戒等名應持義

六、念自功德所引喜

六、念自功德智緣應持義。

七、應發義

七者、五通應依定發。又具戒等應藉敬發名應發義

七、於諸下劣不生知足所引喜

七、於諸下劣不生知足,知緣應發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