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6-01 諸法假實分別             共用54 P.1779 攝決擇分  意地之四

 

一、色法:眼、耳、鼻、舌、身 (五根)

 

顯色

青黃赤白色

實色 眼識所緣

 

光影明暗、雲煙塵霧、空一顯色

假色 意識所緣

 

形色

長、短、方、圓、粗、細、高、下、正、不正

 

表色

取捨、屈伸、行住坐臥

 

耳根所取義

 

意識所緣,可意聲、不可意聲等

 

鼻根所取義

 

意識分別好香惡香等

 

舌根所取義

 

意識分別好味、不好味

 

地水火風

 

輕、重、澀、滑、緩、急、冷、息、勇、輭、飢、渴、飽、力、劣、悶、癢、粘、老、病、死、疲

 

法處所攝色

大威德定所變色(八地以上菩薩):定果色

 

律儀色、不律儀色

 

二、心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三、心所法:有假有實 (瑜論卷72-5 補充講表)

 

1.徧行

觸、作意、受、想、思

 

2.別境

欲、勝解、念、定、慧

 

3.善法

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痴、輕安

 

不放逸、行捨、不害

 

4.不善法

根本煩惱

貪、瞋、痴、慢、疑

 

惡見

 

隨煩惱

無慚、無愧、不信、懈怠

 

貪分位 -- 慳、憍、掉舉

 

瞋分位 -- 忿、恨、惱、嫉、害

 

癡分位 -- 覆、誑、諂、昏沈、睡眠、惡作

 

5. 無記法

異熟生蘊

於異熟所攝諸蘊中施設

三藏云:四初無記若約待名言故名假有者皆是假有約不待名言並名實有

(55 P.1822-1823)

 

威儀路

於心加行差別中施設

 

工巧變化

 

四、不相應行法,一切皆分位假有。

 

五、無為法:非定實有 (成唯識論卷四)

非定實有

 

虛空無為

真如離諸障礙,猶如虛空故

從喻得名

假立之名

(依言)

 

擇滅無為

由無漏智揀擇力,滅諸雜染故

依擇、非擇,比較得名

 

非擇滅無為

本性不由揀擇,而自清故

 

不動無為

離前三禪時,滅苦樂受故

由離得名

 

想受滅無為

離無所有處欲,想受不行故

 

真如無為

理非妄倒,故名真如

(真如亦假設之名,實為非言論所能及離言)

真實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