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世間聲尋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香尋是
誘人、可意者,
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味尋是
誘人、可意者,
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觸尋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法尋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色伺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聲伺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香伺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味伺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觸伺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在
世間法伺是
誘人、可意者,愛
欲即在該處
生起與住著。
諸
比丘!此即
苦集聖諦。
(三)
滅聖諦
(Nirodhasacca)
復
次,諸比
丘!何謂苦滅聖諦?
此
即愛欲之消
逝無餘、捨離、滅盡、解脫、無染。
然而,諸比丘!於何處捨離、滅盡愛欲?
在
世間有誘
人、可意之處,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何者是
誘人、可意者?
在
世間眼根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耳根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鼻根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舌根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身根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意根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色塵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聲塵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香塵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味塵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觸塵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法塵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眼識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耳識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鼻識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舌識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身識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意識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眼觸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耳觸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鼻觸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舌觸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身觸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意觸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眼觸生
受是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耳觸生
受是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鼻觸生
受是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舌觸生
受是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身觸生
受是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意觸生
受是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色想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聲想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香想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味想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觸想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法想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色思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聲思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香思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味思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觸思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法思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色愛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聲愛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香愛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味愛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觸愛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法愛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色尋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聲尋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香尋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味尋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觸尋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法尋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色伺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聲伺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香伺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味伺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觸伺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在
世間法伺是
誘人、可意者,就
在該處捨離
愛欲、滅盡愛欲。
諸
比丘!此即
苦滅聖諦。
(四)
道聖諦
(Maggasacca)
復次,諸比丘!何者是苦滅道聖諦?
此
即八支聖
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
正精進、
正念、正定。
復
次,諸比
丘!何謂正見?
諸
比丘!如實
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滅、知導致苦
滅之道。諸
比丘!此等名為正見。
復
次,諸比
丘!何謂正思惟?
出
離思惟、無
瞋思惟、無害思惟。諸比丘!此等名為
正思惟。
復
次,諸比
丘!何謂正語?
離
妄語、離兩
舌、離惡口、離綺語。諸比丘!此等名
為正語。
復
次,諸比
丘!何謂正業?
不
殺生、不偷
盜、不邪淫。諸比丘!此等名為正業。
復
次,諸比
丘!何謂正命?
於
此,諸比
丘!聖弟子捨邪命,依正命為生。諸比丘!
此等名為
正命。
復
次,諸比
丘!何謂正精進?
於
此,諸比
丘!意欲、勤奮、精進、策勵,避免尚未
生起之邪
惡、不善法生起。比丘意欲、勤奮、精進、
策勵,降
伏已生起之邪惡、不善法。比丘意欲、勤
奮、精進、
策勵,促使未生起之善法生起。比丘意欲、
勤奮、精
進、策勵,促使已生起之善法持續、增長、
圓滿成
就。諸比丘!此等名為正精進。
復
次,諸比
丘!何謂正念?
於
此,諸比
丘!比丘以熱誠、正知、正念,安住於身,
循身觀
察,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熱誠、正知、
正念,安
住於受,隨觀感受,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
憂惱。熱
誠、正知、正念,安住於心,隨觀心識,捨
離對世間的
貪欲與憂惱。熱誠、正知、正念,安住
於
法,隨觀諸
法,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諸比丘!
此即是正
念。
復
次,諸比
丘!何謂正定?
在
此,諸比
丘!比丘離欲樂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
生喜樂,入
初禪而住。除滅尋伺,寂靜一心,定生喜
樂,達二禪
而住。離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樂,
如諸聖者
說:捨與正念者所樂住,入第三禪。捨離
苦樂,滅除
喜憂,捨念清淨,達第四禪而住。諸比丘!
此名為正
定。
諸
比丘!此等
名為苦滅道諦。
如
是,比丘安
住於法,觀照內法;安住於法,觀照外
法;安住於
法,觀照內外法。安住於法,隨觀生法;
安住於
法,隨觀滅法;安住於法,隨觀生滅法。
於
是「有法」
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
不再貪著
世間之任何事物。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
於法,隨觀
諸法。
諸
比丘!此即
比丘安住於法,依四聖諦觀察諸法。
修
習念處的成果(Satipaṭṭhānabhāvanānisaṁso)
諸
比丘!任何
人依此修習四念處七年,可得二果之一:
今生證得
究竟智;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果。
諸
比丘!不須
七年,依此修習四念處六年者,可得二
果之一:今
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果。
不須六年,諸比丘!……不須五年,諸比丘!……不
須四年,諸比丘!……不須三年,諸比丘!……不須二年,諸比丘!……不須一年,諸
比丘!依此修習四念處七個月者,可得
二果之一:
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
果。
不
須七個月,
諸比丘!……不
須六個月,
諸比丘!……不
須五個月,
諸比丘!……不
須四個月,
諸比丘!……不
須三個月,
諸比丘!……不
須二個月,
諸比丘!……不
須一個月,
諸比丘!……
不
須半個月,
諸比丘!依此修習四念處七日者,可得
二果之一:
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
果。
此
即如前所
述:諸比丘!此是唯一能使眾生清淨,超
越愁悲,滅
除苦憂,成就正道,體證涅槃之道路,此
即四念處。
為此而說此經。
世
尊如是說
已,諸比丘歡喜讚歎世尊之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