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中編之六『太虛大師年譜』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


[P1]

  名號•籍貫•年齡•眷屬

  

一 名號

  大師之名號,有俗名,有法名,有筆名,今就所知者條理而敘述之。

  (一)淦森 (1)阿淦 (二)沛林 大師乳名淦森,親鄰輒呼為阿淦;沛林為大師學名,均以五行缺金木水立名 (自傳一)。大師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舊曆民國二十三年,大師於 [P2] 漢口正信會,值四十六初度。時有占卜為業而新近皈依者,詢以誕生時刻,擬私 為推算。大師告以丑時,卜者歎為難得。蓋大師之生辰,為己丑年、丁丑月、己 丑日、乙丑時(鍾益亭為編者說)。四丑之生辰,於五行缺金木水,故取名如 是。

  (三)唯心 唯心,為大師出家之法名(自傳二)。所依臨濟法派偈云:『心源廣續,本 覺昌隆,能仁聖果,常演寬弘,唯傳法印,證悟會融,堅持戒定,永紀祖宗』。 唯心之唯,即第十七字。

  (四)太虛 大師以太虛行,乃出家之表字,取名於鎮海縣團橋鎮之玉皇殿(自傳二)。 以今觀之,確唯太虛二字,始足以表達大師廣大深遠之高致!宣統三年,大師度 夏於普陀。印(光)老來訪,閱其詩文而心許之,因和易哭庵掩字韻以相勉:

   『太虛大無邊,何物能相掩!白雲偶爾棲,當處便黮闇。吹以浩蕩風,畢 [P3] 竟了無點。庶可見近者,莫由騁駁貶。 『太虛無形段,何處能著染?紅塵驀地起,直下亡清湛。灑以滂沱雨,徹 底盡收斂。方知從本來,原自無增減』。 大師進而和之:

   『日月回互照,虛空映還掩,有時風浪浪,有時雲黯黯。萬象恣妍醜,當 處絕塵埃。雖有春秋筆,亦難施褒貶。 『餘霞散成綺,虛空忽渲染,恰恰紅塵漠,恰恰青天湛。悠然出岫雲,無 心自舒卷。泰山未嘗增,秋毫未嘗減』(自傳六)。

  二老同以太虛(諸法本真)為本來清淨,在塵不染,而印老主超脫泯寂,大師主 融冶無礙。故印老必「吹以浩蕩風」,「灑以滂沱雨」,方得本來無染;而大師 則「萬象恣妍醜,當處絕塵埃」。且日月回互,餘霞成綺,彌顯太虛之莊嚴。大 師心境中之太虛,異乎印老之所見。

  (2)泰羲 (3)太 [P4] 印度詩哲泰戈爾來華,大師有「太戈爾哲學的簡擇」之作,署名泰羲,蓋太 虛之諧音。

  海刊十四、十一,有補白小評──「萬有文庫」,但署一太字,即太虛之略 稱。上二,由太虛一名演化而來。

  (五)悲華 大師答王弘願書,自認悲華為其筆名。署名悲華者,已集得十七篇,如「論 陳獨秀自殺論」等,大抵為批評之作。

  悲華,乃悲憫中華之義;亦可釋為慈悲引生之蓮華行。宣統三年夏,戴靄天 有「送悲華室主回浙」詩;民國六年秋,圓有「贈悲華室主之扶桑」詩,知由 「悲華室」得名。宣統三年初夏,汪莘伯有「積雨悶坐睹悲華詩有感和韻答之」 詩;民國三年冬,弦有「讀普陀志寄懷悲華子」詩。悲華與悲華子早見於詩友 之相稱,固不始於(七年創刊)海刊也。

  (4)華子 (5)非心 (6)芬陀 [P5] 昧盦詩錄,附有「書鏡月夢」,自稱華子,殆悲華子之略稱。 以非心為筆名者,如「評大乘起信論考證」。署名芬陀者,有「任孤兒教育 者應具性格之商榷」等。芬陀,梵語芬陀利之略,即白蓮華。是故非心為悲之形 離,芬陀乃華之音譯。上三者,由悲華一名演化而來。

  (六)昧盦 昧盦詩錄,編集於民五之夏。昧有深潛、渾樸、芒昧、愚蒙意。大師以「昧 」為別署者,以大師青年時代,『心情勇銳,目空一切』;『在禪慧融徹中,俠 情奔湧,不可一世』(自傳四)。然才華卓越與熱情奔放,限於時會,無以推進 革新佛教之弘願。由於不遂初衷,諸凡頓挫,反引發疏放之俗習。大師憬然於此 ,乃欲求佛法之高深學養,庶能適應環境以改進乎佛教。從見理之深遠言,態度 之溫和言,無不有需於昧。於是拈昧昧法門以自為陶冶,俾能與才能卓越、俠情 奔放相協和,以實現覺世濟群之素志。民三之掩關普陀,由是而法化普洽,即其 明證。然大師特以昧為方便,深求其精神,則猶然為禪慧與俠情相激盪。覆黃健 [P6] 六書云:

   『吾自審捨身捨心,救僧救世,慧德無讓古人,福緣乃遜時傖。每逢隨俗 浮沈,可括囊無咎無譽;纔一發心拯拔,輒招致疑神疑鬼』。 大師勉於自昧,而終不能不求有所拯拔,即求有所以建僧弘法而覺世。此大師真 精神之所在,亦偉大之所在,亦受毀謗之所在!余遂莘贊大師曰:『只為眉毛拖 地,惹得一身骯髒』,是也。

  (7)昧昧 (8)昧然 此猶是一昧字。以昧昧為筆名者,如「論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署名 昧然者,如「論甘地」等。

  (七)交蘆子 署名交蘆子者,如「成大乘論」等,悉掩關普陀時作。交蘆之名,取義於楞 嚴經:『因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中間無實性,是故若 交蘆』。時大師有「楞嚴攝論」之作,故撰文以交蘆名焉。 [P7]

  (八)覺 (九)群 大師晚年創覺群週報於上海,時寫短評,即分此二字為筆名。

  (一0)雪山老僧 「竹陰閒話」署此名,所以表示長老之身分者。有作「儒佛會勘」者,大師 許其契機,書「閱儒佛會勘隨筆」。惜對方為不懂事漢,竟起而上下其議論;乃 不得不示現雪(竇)山老僧之風格,再為閒話一番,勸其吃茶養息去!

  (一一)縉雲老人 縉雲山,為漢藏教理院所在地。抗戰期中,大師多度夏於此,故晚年每自稱 縉雲老人。以此署名者,如「議印度之佛教」。

  (9)老人 (10)老朽 (11)朽太 大師晚年寫示弟子之信札,輒署名老人,老朽,亦有作朽太(虛)者。然非 以老自傲,實寓警策之意。衰老之自覺,面對欲革新而未能之佛教,內心之惆悵 為何如!與月空書云: [P8] 『余經數醫診治,病仍無起色。老僧不管興亡事,後事如何付後人!老朽 字』。

  大師念及學問與事業之繼承無人,唯有不了了之。然悲心所至,又有不能以 不了了之者,則唯自傷老朽,勉發後人之進趣耳!

  (一二)白平 大師早年與黨人相往還,外來信札每稱大師曰白平(奘老及芝峰為編者說) 。今存大師遺物,有黨章一,有白平字樣「奘老交亦幻,亦幻交與編者)。

  (一三)綠蕪 (12)落鳧 此為大師民國初年,於一般刊物投稿之筆名(呂蔭南「太虛大師早年生活之 片段」)。

  (一四)密宗革興會 大師託名密宗革興會,發表「王師愈諍潮中之閒話」 (大醒為編者說)。 [P9]

  (一五)宏空 民國八年,有署名北京僧宏空,發佈「佛教危言」。反對政府恢復民四製定 而一度擱置之管理寺廟條例卅一條;於諦閑特多抨擊。或以此出大師作,宏空即 太虛之隱語耳。時大師確在北京,而自傳(十二)亦謂:「謂我為反對諦閑者』 。北京僧宏空,可能為大師託名。然亦有以為不然,該文有:『吾老矣,無能為 矣』之句,不類大師口吻。今未能決其是非,姑留以存疑。

  綜上所說,主名凡十五,依於流衍來者凡十二。其用為筆名而發表文字者, 有唯心、太虛、太、泰羲、悲華、非心、芬陀、昧盦、昧然、昧昧、交蘆子、 覺、群、雪山老僧、縉雲老人、綠蕪、落鳧、密宗革興會之十八,或加宏空為十 九。

  

二 籍貫

  大師為浙江崇德(石門)人。民國十六年,「呈內政部整理宗教文」,亦署 [P10] :『籍浙江崇德』。大師之籍貫崇德,似無可異議。然今考之,則應是海寧,非 崇德也。人物誌憶(九)云:

   『余原籍屬石門,而生長於海寧州之長安鎮,故與海寧汪莘伯有小同鄉之 誼』。

  考之自傳(一),大師生父為石門(今改崇德)人。十餘歲,即孑然一身,來海 寧長安鎮,從張其仁學泥水工。經十餘年,入贅於張氏,以期繼承其工業。翌年 卒。大師生母,從未去崇德。大師十四歲冬,一度回崇德祭掃先塋,但未能取得 處理祖遺產業之權,即遄返海寧。是可知大師生長於海寧張氏,故與海寧汪莘伯 有小同鄉之誼。然順於中國之宗法風習,大師猶自稱原籍崇德,原籍蓋其祖籍, 實則海寧人也。

  

三 年齡

  大師生於光緒十五年臘月,卒於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依自傳所說,世壽得五 [P11] 十九歲。如云:

   『那時(受戒時)我纔十六個年頭,未滿十五歲』 (自傳二)。 『廿歲那年的夏天,在七塔寺聽講。……二十歲那年的冬天,我赴江蘇僧 教育會』 (自傳五) 。 『二十二歲的春初,到了廣州』(自傳五) 。 『民國初年,我二十四歲』(自傳七)。

  以民元為二十四歲推之,則宣統二年──二十二歲至廣州;光緒三十四年──二 十歲在七塔寺聽講經;光緒三十年──十六歲在天童寺受戒;生於光緒十五年。 覈之事實無不合,此為中國一般之計年法。

  若據潮音草舍詩存及詩存續集,以「初度」論年,則大師去世時,五十八歲 猶未滿。如云:

   『此身四十六初度』(甲戌「臘月十八剃鬚漢皋」)。 『人間四八今初度』(丙子「黿渚四八初度」)。 [P12] 『度世年復年,忽滿四十八』(丁丑「滿四十八說偈」)。 『身世今盈四十九』(戊寅「五十初度」)。 「己卯臘月十七夜至十八晨,以余五十歲滿,五十一初度」(己卯「菩提 場譚院長訪問團團員等祝生日書示并序)。

  以初度論年,故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大師駐錫雲南碧雞山,初寫自傳,而序謂:

   『五十歲的時候,嘗試寫過五十以前自傳』。『五十歲起,有了(己卯) 日記』。

  若依一般計年法,則是五十一歲。今此年譜,依自傳,即一般計年法。故論及初 度,每有出入處。如陽曆民國二十四年,大師四十七歲;而一月二十二日,始為 大師四十六初度。若此之類,讀者勿以為疑。

  民國二十九年夏,大師講「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所論三期之年歲,多 所未合,自相矛盾,進退難通。應是記者聽之未審,推算致誤,不應以此起疑。 又呂蔭南「太虛大師早年生活之片段」,自請親聞大師所說,而實有一年之誤。 [P13] 總之,大師之年齡,依自傳及詩存,極明確而無所疑也。

  

四 眷屬

  等覺大士,必先眷屬圓滿;妙覺佛陀,有近眷屬、大眷屬、內眷屬之眾。今 準此意,略敘大師之眷屬。

  先論世俗眷屬:父系,崇德呂氏,世業農。或言出晚村後人,亦末由稽考。 父名駿發,幼孤貧,習泥水工於海寧之長安。光緒十五年春,入贅於海寧張氏。 冬,生大師。翌年病卒,年二十八。

  母系,海寧長安張氏。外祖父其仁,為泥水工巨擘,以工起家。光緒二十四 年,以七十餘高齡棄世。

  外祖母周氏,道名理修,本吳江富家女。幼讀書,多識而明決。初嫁,生一 子(子綱)。值洪楊亂離,挈兒避難來長安,因再嫁張氏。生女一,即大師生母 。晚年居道庵,道佛兼奉,信行頗篤,遊江南名山九華、普陀等殆遍。光緒十五 [P14] 年,時年逾六旬矣。

  大舅祖綱,業商。光緒二十八年頃,病癱卒。有子三。

  二舅子綱,本外祖母先夫所出。幼隨母來長安,因從母以張為氏。聰明多才 藝,曾赴童子試。惜以吐血染阿芙蓉癖,日以潦倒,以教蒙館度生。有女二,後 不知所終。

  母張氏,秀美而婉弱。年十六而婚,當年生大師。翌年,夫卒。後改適石門 洲全鎮之李姓,有子女三。居常多愁善病,光緒二十七年夏病卒,年二十八。

  次論僧伽眷屬:師祖奘嚴(奘年),法名寬妙,湘人。光緒十四年,出家於 湖南衡陽東洲羅漢寺。光緒二十九年,來參寧波之天童。以後往來天童,儼以寧 屬為第二故鄉。奘老古道熱腸,肝膽照人!清末,圓以事觸寧波縣知事怒,被 判驅放回原籍。奘老濟之以旅資,且代為枷繫,伴送至上虞;人以是稱之!奘老 護念大師甚切,外祖母以外,一人而已。民三十七年十一月,編者訪之於天童, 年七十五歲,猶康樂率真如昔。 [P15]

  師士達,法名弘量,湘人。光緒十八年,投羅漢寺,從奘老出家。光緒二十 二年,來江浙。二十九年,住持上海敬心寺。士老不拘小行,而持誦甚虔。民國 三十三年,無病卒,年六十七。

  大師慨今佛門付法,徒存形式,故不以法系為重。其剃徒及徒孫中,其事有 可記者,附見於年譜。略攝二表如下:

一、剃徒:

圖片
┌───┬─────┬────┬────┬─────┬─────┐
│法  名│表      字│俗    名│籍    貫│出     家 │ 生卒情形 │
├───┼─────┼────┼────┼─────┼─────┤
│      │乘 悲     │        │ 安 徽  │          │返俗      │
│      │乘 智     │        │ 安 徽  │          │返俗      │
│      │乘 戒     │        │ 江 西  │          │返俗      │
│      │大 安     │        │ 浙 江  │民國七年  │十年頃卒  │
│傳 心 │大 慈     │ 黃葆蒼 │ 湖 北  │民國八年  │十一年秋卒│
[P16]   

│傳 佛 │大 覺     │ 董慕舒 │ 四 川  │民國八年  │十四年春卒│
│傳 眾 │大 勇     │ 李錦章 │ 四 川  │民國八年  │十八年秋卒│
│      │大 默     │ 鄧     │ 湖 北  │民國九年  │十年卒    │
│傳 慧 │大 嚴     │ 王虛亭 │ 安 徽  │民國十一年│十五年冬卒│
│傳 忠 │大 敬     │ 唐畏三 │ 湖 南  │民國十二年│二十四年卒│
│傳 信 │大 愚     │ 李時諳 │ 湖 北  │民國十二年│不明      │
│傳 震 │大 剛     │ 王又農 │ 湖 北  │民國十二年│三十四年卒│
│      │德瑛(尼)│ 李梅石 │ 湖 北  │民國廿二年│卒        │
└───┴─────┴────┴────┴─────┴─────┘

二、徒孫
┌───┬───┬───┬───┬────────┐
│法  名│表  字│籍  貫│師  長│生  卒  情  況  │
├───┼───┼───┼───┼────────┤
│法 宗 │恆 演 │湖 北 │大 慈 │留學拉薩得格西位│
[P17]   

│法 旭 │恆 照 │湖 北 │大 慈 │二十四年卒      │
│      │恆 明 │河 北 │大 慈 │二十二年返俗    │
│法 光 │密 吽 │湖 南 │大 勇 │二十四年返俗    │
│法 淨 │密 慧 │湖 北 │大 勇 │拉薩學法        │
│法 如 │密 嚴 │四 川 │大 勇 │二十六年返俗    │
│法 普 │密 悟 │河 北 │大 勇 │留學拉薩得格西位│
│法 輪 │密 圓 │      │大 勇 │                │
│法 雨 │廣 潤 │      │      │                │
│      │弘 妙 │湖 北 │大 敬 │杭州靈隱寺退居  │
│法 喜 │      │江 西 │      │湖南培元寺住持  │
│法 常 │      │江 西 │      │湖南羅漢寺僧職  │
└───┴───┴───┴───┴────────┘

  大師剃徒,以大慈、大覺、大勇,及大嚴、大敬、大愚、大剛為上。大勇西 [P18] 行求法,惜未竟入藏之志!大愚信願深切,宜可大成;惜以求證心切,流入歧途 !徒孫中,密悟、恆演,并深造得格西位,或足為師門之光!

  從大師學之緇素弟子,恕未能詳! [P19]

  


[回總目次][讀取下頁] [讀取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