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期:6-04-2004,及 6-20-2004 主講人:邱學麗 經號(大正藏編號):298, 300,301 雜阿含經論會編(中):298(38頁), 300(40頁),301(41頁) 雜阿含經選要:298(31頁) , 300(35頁),301(36頁) 298 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 名緣起法法說。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
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
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汙、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
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緣行識者,云何為識? 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 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 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 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受:欲 愛,色愛,無色愛。 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 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 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斑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 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文要意:
本經解説緣起法之由無明到大苦聚集的順法,以及從無明滅到大苦聚滅的逆法。佛陀再為無明、三行、六識、四無色陰、色陰、六入處、六觸身、三受、三愛、四
取、三有、生、老死等下定義。《瑜伽師地論》卷九∼十的緣起差別逐句解釋本經。 經文文字解釋:
討論問題與解答:300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時有異婆羅門,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慶慰,慶慰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曇!為自作自覺耶」? 佛告婆羅門:「我說(此是無記),自作自覺此是無記」。 「云何瞿曇!他作他覺耶」? 佛告婆羅門:「他作他覺,此是無記」。 婆羅門白佛:「云何我問自作自覺說言無記,他作他覺說言無記,此義云何」? 佛告婆羅門:「自作自覺,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
起故彼起,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
聚集。
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彼婆羅門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經文要意:本經述説佛告婆羅門:當離於斷見,常見,心不執著兩邊,正觀身心緣起而有,緣滅而滅,方可正見中道。 經文文字解釋:
討論問題與解答:英文翻譯:301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梨聚落深林中待賓舍。 爾時、尊者跚陀迦旃延,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正見,云何正見?云何世尊施設正見」? 佛告跚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觸故,或依有,或依無。若無此取者,心境繫著、使,不
取、不住,不計我,苦生而生,苦滅而滅;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所以者何?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
有;世間滅,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者無
有。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尊者跚陀迦旃延聞佛所說,不起諸漏,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經文要意:
本經述説迦旃延問佛:如何方可得正見。佛告知當離於有、無兩邊,心不執著,對於緣起身心,不起我見,方可正見中道。 經文文字解釋:
討論問題與解答:
英文翻譯: |
|
If your browser has trouble reading Chinese Big5 font,
read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