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02-2005, 1-16-2005 主講人:Eva Wu 經號(大正藏編號):256, 262, 263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44, 53, 58 頁 雜阿含經選要:96-105 頁 二五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時尊者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種種相娛悅 已,卻坐一面。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舍利 弗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為我說不」? 舍利弗言:「隨仁所問,知者當說」。 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所謂無明,云何是無明?誰有此無明」? 舍利弗答言: 「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 「何所不如」? 「謂色無常,色無常如實不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不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不知。受、想、行,識 (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實不知;如(受、想、行)識磨滅法,(受、想、行)識磨滅法如實不知;(受、想、行)識生滅法,(受、想、行)識生滅法如 實不如。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不知,不見,無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又問舍利弗:「所謂明者,云何為明?誰有此 明」? 舍利弗言:「摩訶拘絺羅!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名為明」。 又問:「何所知」? 「謂色無常,色無常如實知;色磨滅 法,色磨滅法如實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知。受、想、行、識(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實知;(受、想、行)識磨滅法,(受、想、行)識磨滅法如 實知;(受、想、行)識生滅 法,(受、想、行)識生滅法如實知。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聞所說,展轉隨 喜,從座而起,各還本處。 經文要意:本經敍説舍利佛為摩訶拘絺羅講解什麼是無明, 什麼是明。無明是對五蘊的生法,滅法,以及生滅法不了解,不如實知。 明是對五蘊的生法,滅法,以及生滅法了解,如實知。 經文文字解釋:
討論問題與解答:
英文:二六二如是我聞:一時,有眾多上座比丘,住波羅捺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佛般泥洹未久。 時長老闡陀,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捺城乞食。食已還,攝衣缽,洗足已,持戶鉤,從林至林,從房至房,從經行處至經行 處,處處請諸比丘言:「當教授我,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我當如法知、如法觀」。 時諸比丘語闡陀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闡陀語諸比丘言:「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闡陀復言:「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闡陀復言:「是中誰復有力,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復作是念:「尊者阿難,今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曾供養親覲世尊,佛所讚歎,諸梵行者皆悉識知,彼必堪能為我說法,令我 知法、見法」。 時闡陀過此夜已,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捺城乞食。食已還,攝舉臥具,攝臥具已,持衣缽 ,詣拘睒彌國。漸漸遊行,到拘睒彌國。攝舉衣缽,洗足已,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已,卻坐一面。 時闡陀語尊者阿難言:「一時,諸上座比丘住波羅捺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時我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捺城乞食。食已還,攝 衣缽。洗足已,持戶鉤,從林至林,從房至房,從經行處至經行處,處處見諸比丘而請之言:『當教授我,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時諸比丘為我說法言: 『色 無 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我爾時語諸比丘言:『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 滅。 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我爾時作是念:是中誰復有力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 法、見法?我時復作是念:尊者阿難今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曾供養親覲世尊,佛所讚歎,諸梵行者皆悉知識,彼必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善哉!尊者阿 難!今當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時尊者阿難語闡陀言:「善哉!闍陀!我意大喜,我慶仁者能於梵行人前,無所覆藏,破虛偽刺。闡陀!愚癡凡夫所不能解, 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汝今堪受勝妙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闡陀作是念:我今歡喜,得勝妙心,得踊悅 心,我今堪能受勝妙法。 爾時、阿難語闡陀言:「我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言: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迦旃 延!若不受, 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如,是名正見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 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 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尊者阿難說是法時,闡陀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闡陀比丘見法,得法, 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於他,於大師教法得無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難言:「正應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識教授教誡說法。我今從尊者阿難所,聞如 是法,於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滅盡,涅槃,心樂正住解脫,不復轉還;不復見我,唯見正法。」 時阿難語闡陀言:「汝今得大善利,於甚深 佛法中得聖慧眼。」 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從座而起,各還本處。 經文要意:本經敍説阿難尊者為闡陀講解什麼是離與有無二邊,什麼是中道。佛陀講解中道是緣起有,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 生,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緣滅無,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不落與斷見或常見。 經文文字解釋:
討論問題與解答:英文: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canon/sutta/samyutta/sn22-090.html 二六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國雜色牧牛聚落。 爾時、佛告諸比丘:「我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 云何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 想……。行……。(此)識,此識集,此識滅。不修方便,隨順成就, 而用心求令我諸漏盡、心得解脫,當知彼比丘終不能得漏盡解脫。 所以者何?不修習故。不修習何等?謂不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譬如伏雞,生子眾多,不能隨時蔭卵,消息冷暖,而欲令子以觜、以爪啄卵自生, 安隱出殼,當知彼子無有自力,堪能方便以觜、以爪安隱出殼。所以者何? 以彼雞母不能隨時蔭卵冷暖,長養子故。 如是比丘不勤修習,隨順成就,而欲令得漏盡解脫,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不修習故。不修何等?謂不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若比丘修習隨順成就者,雖不欲令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心得解脫。 所以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如彼伏雞,善養其子,隨時蔭卵,冷暖得所,正復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隱出殼。 所以者何?以彼伏雞隨時蔭卵,冷暖得所故。 如是比丘善修方便,正復不欲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 心得解脫。所以者何?以勤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譬如巧師、巧師弟子,手持斧柯,捉之不已,漸漸微盡,手指處現, 然彼不覺斧柯微盡而盡處現。 如是比丘精勤修習,隨順成就,不自知見今日爾所漏盡,明日爾所漏盡, 然彼比丘知有漏盡。所以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譬如大舶,在於海邊,經夏六月,風飄、日暴,藤綴漸斷。 如是比丘精勤修習,隨順成就,一切結、縛、使、煩惱、纏,漸得 解脫。所以者何?善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說是法時,六十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文要意:本經敍説佛陀講解如何修行才能解脫。如果心求解脫,
而不精進地修行37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
力,
七覺支,八正
道),是不會解脫的。佛陀舉了幾個比喻。不精進修行37道品就好比母雞不懂得如何孵小雞。
儘管有心,但孵不出小雞。精進地修行37道
品斷煩惱,就好比木匠雖不曉得每天斧柄磨損多少,但斧柄磨斷的時候會曉得。
煩惱漸斷好比海船繫繩,經風吹日曬而漸斷。
精進地修行37道品也如此,即使不求解脫,自然得解脫煩惱。 經文文字解釋:
英文: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canon/sutta/samyutta/sn22-101.html |
If your browser has trouble reading Chinese Big5 font,
read this. |